早在13年前,蔣佑明從加拿大名校麥基爾大學(McGill University)管理信息系統專科畢業,撞正科網泡沫爆破,跑了去賣雞蛋仔。
讀IT出身的蔣佑明跑去賣「雞蛋仔」;他坦言,受歡迎不全因味道好,更重要是與客人建立關係。
今天他的雞蛋仔,賣到入大型商場,並進軍更高檔的中式餅食手信市場,兩年開兩店,在短短數月間回本。善用社交媒體宣傳的他說,有今天的成功,全靠街坊的人情味。
古法烘焙創辦人蔣佑明起家的地方,是荃灣一條小巷的街舖。2000年後,蔣佑明從加拿大畢業後回港,因科網泡沫爆破找不到工作。父親結束印刷廠生意,轉型開設的日式餐廳亦告生意失敗,把心一橫決定開一家小食店,蔣便在店中幫忙。
大學畢業卻要賣雞蛋仔,蔣佑明曾經十分低落,更因此患上抑鬱症,後來他看醫生吃藥,漸漸克服情緒問題,思考怎樣把生意做大。終於在10多年後的今天,在iSQUARE、荃新天地兩家大型商場,擁有中式餅食手信店。
昔小巷起家 拜師雞蛋仔伯伯
已身故的「雞蛋仔伯伯」吳旭輝早年曾把製法傾囊相授;吳伯更指昔日食客都望飽肚,雞蛋仔中間滿滿的像蛋糕。(中通社資料圖片)
店舖為甚麼叫古法烘焙?要從蔣學做雞蛋仔的經過說起。創業之初,父子都不懂如何做雞蛋仔,於是蔣佑明到大坑找「雞蛋仔伯伯」吳旭輝拜師。這位已故的雞蛋仔伯伯曾因被食環署拘控獲關注,但蔣說,當時吳伯伯還未有知名度,老人家寂寞,多去幾次找他聊天喝茶,對方便願意教他。
現在的雞蛋仔大多是中空的,但吳伯伯教他,昔日社會窮,對食物的要求是飽肚,雞蛋仔中間滿滿的像蛋糕。蔣佑明依照此原則,加上留學時在Crepe(法式薄餅)店打工學得的方法,在蛋漿中加入啤酒令成品更鬆化,做出中西合璧的「古法雞蛋仔」。
由當初一間街舖,到現在商場開舖,讀IT出身的蔣佑明其中一個強項,是善用社交媒體宣傳。他早在2008年便為雞蛋仔街舖開設Facebook專頁,更因此多次獲邀演講心得,聽眾不乏大企業的營銷部門。
「442」宣傳法 授食譜送獎品
蔣佑明說,開設專頁初期,他參考了英國小鎮一間宜家家居(IKEA)的推廣。這店將陳列室的相放上網,讓網民鬥快在傢俬上標貼自己的名字,成功者能將傢俬據為己有。蔣佑明將雞蛋仔相放上網,其中一格雞蛋仔放入一粒朱古力,讓貼中的人獲免費雞蛋仔,專頁短短1個月內獲逾千個「Like」。
此後,蔣佑明還將自己製作雞蛋仔的食譜放上YouTube,獲10多萬點擊率,他說不怕人抄:「這行是辛苦錢,你有心入行一起做,我十分歡迎。」多年來,他摸索出用社交媒體宣傳「442」的法門,就是與業務無關的內容佔4成,另外4成有間接關係,例如介紹區內甜品,餘下兩成才是產品資訊。
但商場選擇租客,租金從來不是唯一考慮,同樣重要的還有商場的定位、對格調和人流的影響。
一家雞蛋仔店竟能租舖,蔣說全因當年他僱用長期病患康復者,獲醫管局頒獎;正好他首次開店的荃新天地是市建局項目,對方身為半官方組織要向外交代自己有負上社會責任。
「賣的東西 一半是與顧客關係」
說到今天的成功,蔣佑明說街坊的支持很重要。「我的雞蛋仔12元一件(街舖價錢,商場店則要35元一件),比外面賣得貴,為甚麼還這麼受歡迎,說味道好,其實能好到哪裏去?」他說客人吃的其實是人情味,街坊每天過來聊天,久而久之老闆與顧客建立關係,以致在商場開店初期,很多熟客都特意來支持。
今天,他在商場的手信店,也是沿用這個原則管理與顧客的關係。
店內隨便試食,有人買的雞蛋仔跌了,他立刻免費換給人。他說他賣的東西,其實有一半是不能吃的,那一半是環境,還有與顧客的關係。
(記者:黃雋灝)
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