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re008資訊科技公司

我是資深的電腦資訊從業員,曾於 Motorola 及 Philips 等跨國大型公司管理層工作十多年,具各類ERP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它應用系統經驗,如QAD之MFG/PRO、SAP、Ufida(用友)、Kingdee(金蝶)、Microsoft's Dynamic、Wonderware's In-Track (SFC)、Webplan (SCM)、Hyperion (business intelligence)、Informatics (Data Warehouse)...等等。另外,我精於廠房車間之電腦資訊運作,擁有 CISSP 及 ITIL 認證,能提供日常資訊運作之檢測及審查,以提高操作效率。 本人誠意為各類大中小型廠房提供資訊審計、支援及意見,歡迎聯絡,電郵為 au8788@gmail.com

「ERP資源管理系統」已是現今廠房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,提高它的效能,絕對能改善公司之盈利,請多多留意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提供香港股票價位歷史數據

我想很多人會對"香港股票價位的歷史數據"有興趣,我已下載成Microsoft Access database version 2000 的文檔,資料由2008/1/1至2009/12/2,zip壓縮後也有11M,若索取請留你的PM我 。

祝願各瀏覽者股壇威威!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2014年10月17日

BYOD,帶自己的行動裝置來上班!

info source: 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?p=12359
由員工自攜行動裝置投入工作,公司可節省採購成本,並享受整體工作產能的提升。但另一方面,企業也要及早制定個人行動裝置的身分識別、網路存取等級和行動應用系統的管理措施,才能真正實現安全且高效率的虛擬企業。
各位企業管理人是否發現,這一兩年辦公室有種行動科技的革命悄悄在發生?越來越多同事把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帶到工作場所,有些還連接到公司網路取用資料、處理公務。
這股風潮正在歐美大行其道,受到企業管理大師的討論和鼓吹,衍生出「帶自己的行動裝置來上班(Bring Your Own Device, BYOD)」的新名詞。甚至還因為有助於增進工作生產力,搭上雲端服務的列車,帶動行動裝置管理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方案的發展。
BYOD現象對企業來說就像是兩面刃。由員工自攜行動裝置投入工作,好處是公司節省了採購硬體成本,整體工作產能也能因為行動效率而有提升。但另一方面,這些裝置開啟資安大門,讓企業的敏感資料得面對前所未見的使用風險。
不過也別因為恐慌而一昧圍堵。行動裝置本身不是問題,IT需要關注的是行動裝置取用企業資料的過程,尤其是裝置的身分識別、網路存取等級和行動應用系統的管理措施,越早部署、效果越好。
現在越來越多行動管理軟體能夠部署在既有的有線、無線網路或VPN環境,企業並不需要更動或改變現有資訊架構,就能把行動裝置納入管理,以享用正面的效益。而且這些行動裝置的使用政策管理和設備安全性檢查,完全自動化,IT人員並不用增加負擔,就能輕鬆控管。

支援員工行動裝置 實現虛擬企業

這種個人行動裝置大量湧入工作場所的風潮,也興起另一個新名詞「IT支援員工個人化(Consumerization of IT)」。這是指當企業組織默許或鼓勵個人科技用品演變成商業行為,為保護與推進這些科技產品而產生的新一代需求。這些需求可以概分為三類:效率的要求(隨時隨地處理緊急公務)、追求效益的企業管理層的需要,以及有影響力人員的期望(比如高階主管運用iPad移動辦公)。
BYOD的風行還可望實現虛擬企業的目標。傳統上,員工得到辦公室才能取用公司資源或資料,若是要在任何地方取用企業資源,也得使用公司配發或管理的科技裝置。但在雲端服務年代,員工渴望使用自己的科技工具,在任何地方、使用任何服務以取用資源,甚至有機會來到虛擬企業的境地──讓工作方式完全不受限地點、服務和裝置。
在這個風潮下,企業IT部門必須加快腳步研究行動應用這門基本功。假使企業能夠洞察雲端運算與員工IT消費者化之間連動趨勢,找出正確的方向與做法,就能建構優質的行動應用環境,從容應付雲端與IT消費者化世代的各項挑戰。
企業決策人看BYOD
  • 2011年中,不允許員工使用自有裝置的比例將近七成,但未來一年後,不允許的比例將降到37%,鼓勵員工BYOD的比例甚至從24%升高到46%。
  • 最被企業接受的行動裝置是智慧型手機,其次為平板電腦。
  • 有31%的企業認為在BYOD政策引進後,會降低硬體支出及相關支援人力;9%企業認為會降低硬體支出;5%企業認為會降低相關支援人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